返回首页

0591-88032199

胃息肉是否癌变?和这些特点有关,需谨记!

来源:福清肛肠医院

很多人在检查单中见到胃息肉, 就慌了神, 害怕癌变。

 

那患了胃息肉就一定会癌变吗?

 

了解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胃息肉。

 

胃息肉,其实是指胃粘膜凸出于胃腔而形成的局限性隆起病变。通常俗话点说,就是胃粘膜表面长出来的小肉疙瘩。

 

胃息肉可以单发,也可以多发,严重的胃息肉可以达到十几枚、几十枚,甚至上百枚。

 

胃息肉有大有小,小的直径一般只有几毫米,大的直径能大于1毫米,甚至可见直径几毫米的“大块头”。

 

所以有患者当得知自己患有胃息肉时候,就担心癌变,实际上,不是所有的胃息肉都会癌变。

 

胃息肉是否癌变,和其大小以及病理类型有很大的关系。

 

01

大小
胃息肉直径≥1cm,癌变风险可能会增加,通常建议内镜下切除。

 

02

病理
胃息肉的病理类型有胃底腺息肉、增生性息肉、腺瘤性息肉、炎性息肉以及错构瘤性息肉等。其中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很高,并且易反复,所以一旦查出应当及时治疗,定期复查。

 

A、胃底腺息肉

胃底腺息肉有些可能与口服质子泵抑制剂有关,其癌变率不到1%。直径<1cm的息肉在停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消失;直径≥1cm的,建议内镜下切除。 

 

B、增生性息肉

通常与幽门螺杆菌、萎缩性胃炎等慢性炎症有关,有一定的癌变风险,但癌变率也是比较低的,有研究报道其发展为上皮内瘤变的几率为5%-19%。


其中40%的增生性息肉在幽门螺杆菌后会消退,直径≥1cm者癌变风险有所增加,多数国家的指南推荐直径>0.5cm的要切除。  

 

C、腺瘤性息肉

这类息肉为高危息肉,特别是直径>2cm、病理为绒毛状腺瘤者,根据文献报道,癌变率可达28%-40%。腺瘤性息肉可能跟幽门螺杆菌感染、萎缩性胃炎、肠化生有一定相关性,并建议术后一年内镜复查,监测时间3-5年。

 

虽然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,但是它在胃息肉中占比较低,大多数胃息肉是癌变风险比较低的胃底腺息肉或增生性息肉,大家不必过于惊慌。


胃息肉的发作有很多因素,比如遗传、慢性炎症刺激、药物刺激、不良生活习惯等。不过除了遗传,我们都可以采取措施进行预防。

预防措施

① 40岁以上人群息肉的发生率大大增加,一定要注意定期检查胃镜。

② 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要积极治疗。

③ 感染幽门螺杆菌要及时。

④ 有息肉家族史或者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要重视定期检查。

⑤ 慎重服用抑酸药,如奥美拉唑、雷贝拉唑等。因为使用这类药物会导致胃黏膜功能及结构改变,更容易形成息肉。

⑥ 日常有不良饮食或生活习惯的人群,如抽烟、喝酒、进食较快、喜食烫食、常吃刺激性食物等人群尽量调整。

⑦ 情绪对息肉的产生影响也较大,如焦虑、抑郁等情绪会刺激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,导致胃酸分泌异常,从而为息肉的产生创造条件。

 

福州医博肛肠医院温馨提示:如果您有以上高危因素,记得要给自己做胃镜检查,排查是否有息肉,做到早发现早切除,然后做到定期复查。同时, 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,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,多吃水果蔬菜,保护胃粘膜,能更大程度降低胃息肉的发生。

上一篇:冬季涮锅小心肛肠病找上门

下一篇:没有了

推荐文章

地址:福州市仓山区则徐大道318号(三叉街新村)
电话:0591-88032199
福州医博肛肠医院